「月薪3000太少,我的目標年薪百萬」:迷之自信,正在慢慢毀掉你
一、總是覺得自己很優秀?你可能是盲目自信
刷朋友圈看到小伊新發的動態,從字裡行間的意思來看,她好像又要辭職。
說到小伊的工作史,只能用「折騰」這個詞形容,畢業一年大部分時間不是在跳槽,就是在跳槽的路上。
這次剛入職不到一個月怎麼又要走,我私聊她問到:「你又要辭職?這次是為什麼?」
「工資太低,一個月才3000塊。」
「那你想要多少?」
「我這麼優秀,可是要年入百萬的人。」
「你就因為工資要辭職?」
「當然不是,而且工作內容太沒技術含量,一看就會。」
「這麼說你做得很好了?」
「看一眼就會的誰想要做,我可是要做大事的人。」
職場上像小伊這樣的人並非個例,總是認為自己很優秀,眼高手低,但其實能力並不夠,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和 「達克效應」有關。
達克效應
達克效應(D-Keffect),全稱為鄧甯-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effect),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欠考慮的決定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
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準,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小伊為什麼一直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是因為她對于自己的能力過高認知,盲目自信,無法客觀認識自身不足,從而做出了錯誤判斷和決定。
二、之所以產生認知偏差,和職場很多方面有關
在工作中產生認知偏差,陷入「達克效應」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1.不同領域資訊不對等
很多人進入一個新領域,學到一點皮毛就開始自我感覺良好。
但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要想掌握一個新領域,並沒有想象那麼容易。
接觸陌生領域會產生資訊不對等的情況,這時有一部分人就會表現出認知偏差,產生自己很優秀的錯覺。
朋友剛進入自媒體行業,寫了一個月以後就開始張口閉口:「不就是寫個文章嗎?有什麼難的。」
她甚至還產生了巨大的優越感,動不動就教別人如何寫,這樣過了半年,稿費寥寥無幾,她才明白這個領域沒有那麼容易。
資訊不對等是普遍存在的,但認識不到這個現象的人會產生認知上的失誤,甚至高估自己的能力水準。
2.尋求虛幻安全感
追求安全感是人的一種保護機制,所以工作中很多人會不自覺追求「職場安全感」。
「職場安全感」是指在職業中獲得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
但現實卻是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想獲得「職場安全感」很難,所以有人選擇營造虛幻的安全感,以此來達到自我安慰的目的。
舉個例子,你剛畢業找工作處處碰壁,你覺得很挫敗,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這時你可能會找理由給自己開脫,比如這樣暗示:「我很優秀,只是這份工作不適合我,同學還不如我,他能找到工作全靠運氣。」
在這些想法的暗示下,你會沉浸在自我營造的優勢中,得到一種暫時的安全感。
人天生喜歡趨易避難,所以面對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寧肯想辦法把不合理的念頭合理化,最終形成認知偏差。
3.「自我效能感」過高
工作中追求自信並非壞事,但過猶不及,過度自信會阻礙職場發展。
通常「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大多盲目自信,認為自己的能力高出實力水準,這樣的人容易陷入「達克效應」。
職場上經常會見到這幾類人。
遇到問題盲目自信,不考慮後果直接瞎指揮。 過分高估自己水準,而看不到別人的優點。 明明錯了還認為自己是對的,堅持自我。
這幾類人毫無疑問都是被「達克效應」左右的人。
威廉·莎士比亞說過:「傻瓜認為自己是明智的,而聰明人則認為自己是個傻瓜。」
越是無知的人,越有可能盲目自信,也越有可能產生認知偏差。
三、四步擺脫「達克效應」,成為職場聰明人
「達克效應」是一種非理[性.行.為],那麼怎麼做才能避免這一效應呢?下面四個方法送給你。
01.提升「元認知」能力,修正認知偏差
要擺脫「達克效應」,首先要做的是從認知上修正錯誤。
這就需要提高「元認知」能力,不斷精進看待認知問題的水準。
元認知的定義由美國心理學家佛拉維爾給出,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關于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認知和監控,其核心是對認知的認知。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如何看待「認知」這個問題的能力。
要想提高「元認知」能力,可以採用3種元認知策略:計畫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
舉個例子說明,小周是一個銷售員,剛入職不久,卻總是盲目自信,工作眼高手低,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他可以用3個策略。
策略一:計畫策略
計畫策略是指在行動前先制定計劃,在計畫的指導下採取行動。
對于小周來說,他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制定計劃。
預計結果:改掉眼高手低的習慣,談下來一個訂單,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 選擇策略:改變認知上的錯誤 解決方法:跟前輩學習、積極暗示、多方面嘗試 預計評估:解決方法有可行性,可以嘗試,遇到問題再及時修正
策略二:監控策略
監控策略是指在認知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密切關注,不斷監控。
對于小周來說,可以重點看這幾個方面。
目標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別人回饋如何,認知是否更完善。 是否有評判標準,行為是否符合標準。
有了監控的意識,一旦產生錯誤的認知,能夠及時意識到。
策略三:調節策略
調節策略是根據對認知過程的分析,不斷調整,採取相應的修正措施。
如果小周在完成計畫的過程中又一次犯了盲目自信的錯誤,就證明解決方法可能有漏洞,這時他可以根據自身認知習慣做出調整。
例如找人監督或者制定一個獎懲措施,通過不斷調整,讓他的認知水準提高,避免出現偏差的現象。
02.跳出「鳥籠邏輯」,避免情緒化決策
認知水準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情緒化的影響。
尤其是既定目標無法實現時,很多人會選擇逃避甚至找理由為自己開脫,通過「自欺欺人」產生一種盲目的優越感。
甚至陷入「鳥籠邏輯」不可自拔,具體來說是指哪怕是一個錯誤想法,也會傾向其中放棄思考,只為了追求暫時的心理安慰。
為了避免這樣的現象,要擺脫「鳥籠邏輯」,避免情緒化的認知。
例如你在工作中面對失誤,會習慣性認為是別人的問題,總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拒絕承認不足,這時你可以這樣做。
001.失敗預演
當你再次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先進行失敗預演,操作如下。
拿出一張紙,分析面臨的情況 幻想一段時間後,問題沒有解決導致失敗 列出5到10個失敗的原因 針對原因反過來看認知
通過這樣的預演,你會發現,並不是只有別人的錯誤導致失敗,你也可能是失敗的原因。
002.冷靜思考
在處理具體問題時,你要保持冷靜。
不能因為暫時的失敗就逃避,甚至甩鍋,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
任何決策都要保證不受情緒左右,是在冷靜的情況下做出,儘量放緩做決策的速度。
這樣可以避免認知偏差而導致失敗。
003.事後復盤
懂得復盤的人,才會成為職場高手。
所以你在處理完一項工作後,要進行復盤,思考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這樣堅持下去,會不斷精確自我認知,擺脫「達克效應」。
03.嘗試「功利性學習」,不斷接受新知識
之所以產生「達克效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無知,因為知道得不夠多,才會盲目自信。
正如希臘哲學家芝諾的比喻:「人的知識就好像一個圓圈,知識越多,圓圈的周長就越長,就越會發現自己的無知。」
所以要想不被這一效應影響,應該不斷提升學習力,提高自己的知識積累,從而避免無知引起盲目。
培養學習力有很多方法,這裡著重介紹一下 「功利性學習」, 是指從實用性開始入手,直接學習拿來即用的知識。
打個比方,蘇蘇是一個文員,剛入職的她很矛盾,明明覺得工作很簡單,卻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這時她可以通過三步來學習。
第一步、選問題:選擇一個核心問題
選擇問題一定要注意選擇急需解決的, 越是迫切的需求,學習動機會越足,效果才會越好。
例如蘇蘇工作中經常要用辦公軟體,她卻並不精通,導致浪費時間。
那麼她應該選擇的問題就是學習辦公軟體的使用。
第二步、定范圍:確定學習范圍和順序
在學習中,貪多是人的慣性,總想一次性什麼都學會,結果卻總是事與願違。
所以蘇蘇在學習過程中要根據需要確定學習的內容和先後順序。
① 內容:對于蘇蘇來說,她需要掌握的是辦公軟體的初級使用,所以學習內容以初級為主。
② 順序:在三個辦公軟體中,蘇蘇常用順序為Word>Excel>PPT,那麼她的學習順序就應該也按照這個順序來進行。
按照順序,確定范圍,可以讓學習循序漸進,避免盲目。
第三步、實際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所以學習效果的檢測,只能通過運用來評判。
經過一周的學習,蘇蘇可以用學到的知識實際操作,做個表格或者排個文檔來檢驗學習效果。
獲得知識的方法有很多,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學習能力的提升,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當積累足夠多,就能對自己和外界有客觀的認識,不至于產生認知偏差。
04.擺脫「隧道視野」,擴大思維和眼界
說到職場就免不了要提競爭,出于競爭的本能,人們會習慣性看到別人的短處和缺點。
而被「達克效應」影響的人更是如此,高估自己盲目自信的同時,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無法客觀評價別人。
長期這樣下去會形成一種「隧道視野」,即只看到眼前的景色,形成狹隘的思維和眼界,陷入井底之蛙的狀態。
要擺脫「達克效應」,還要改掉「隧道視野」,擴大思維和眼界。
例如你新跳槽到一個公司,因為和之前做的工作有關聯,你就覺得自己能力水準遠超別人,絲毫沒有努力的欲望。
這時你應該這樣做。
001.保持謙卑
謙卑的人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保持謙卑可以提高學習動力。
在工作過程中你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請教別人,從而獲得正確的認知。
從態度上低下來,是開闊思維的第一步。
002.正視別人同時反思自己
除了態度,你還要學會發現別人的長處,同時反思自己的短處。
古語有雲:「吾日三省吾身。」
在工作中細心觀察,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然後問自己:「我是否做的比別人好?」
如果答案是沒有,這就是你該努力的方向。
003.不斷擴大認知范圍
看到別人的優點,同時認知自己的不足,這樣長久堅持下去,就可以擴大認知范圍。
當思維和眼界逐漸提升,就不會盲目自信,而能看到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從而擺脫「達克效應」的影響。
假如你也是盲目自信的人,假如你也是認知有偏差的人,你應該試一試上面四種方法。
能夠擺脫「達克效應」,跳出認知偏差,你就能在職場上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