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媽媽摔孩子的視訊曝光后,網上一片嘩然。
視訊發生在貴州某地區,一位年輕媽媽,直接將嬰兒臉朝下摔在地上。
嬰兒落地后,哇哇大哭,而這位媽媽竟毫不猶豫地扭頭走開了。
很快,一個看起來像爺爺的男人走了過來,趕緊將嬰兒抱起。
好在是冬天,孩子穿得很厚,并沒有受傷。
視訊發到網上后,網友頓時炸開了鍋,各種爭議不斷。
很多人認為,虎毒不食子,就算家庭有矛盾,也不該發泄到無辜的孩子身上。
也有網友站出來,為這位媽媽發聲,說她雖然行為過激,但是背后的情緒,是可以被理解的。
設身處地地想,這世上有幾個媽媽會不愛自己的親骨肉,若不是委屈到了極點,又怎會做出這樣過激的舉動。
01 當了媽的女人,除了硬扛別無選擇
韓劇《未生》里有這樣一句台詞: 「職場媽媽成了罪人,在公司,對于老闆是罪人,在家里,對于老人孩子是罪人。」
當今社會,作為職場女性,總會面對一個靈魂拷問:事業與家庭如何兼顧?
對此,演員馬伊琍在當了媽以后,一語道破了真相。
她說: 「對女性來說,家庭和事業根本沒法平衡好,它就是個顧此失彼的事情。」
圖片來源:網絡
這個回答真實而扎心。
媽媽們,一面在職場上拼命努力,盡量不讓「媽媽」的身份影響工作;
一面又要在家庭里小心翼翼地處理好夫妻關系、婆媳關系、親子關系……
作為一個女人, 從她成為媽媽的那天起,便開始了身兼數職的生涯。
一天24小時隨時待命,且全年無休。
《職場媽媽不下班》這本書中,將這種情形命名為 「第二輪班」。
上班時干活,下班時也干活,兩班輪換。
而這也成了當下社會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有多少職場媽媽下班以后,回到家中,還要系上圍裙準備晚飯、照顧孩子?
在事業、家庭的雙重負荷下,媽媽的私人空間早已被壓榨得所剩無幾。
即便是在這樣超負荷的工作量下,依然會有大量女性選擇兼顧家庭和事業。
圖片來源:網絡
《上班啦!媽媽》第一季中的陳瀟雨更是把這種「兼顧」做到了極致。
當被問到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時候,她表示:「只要自己活成一個高效的人就可以。」
那麼,怎樣做才能高效呢?
她的方式是犧牲休息時間。下班以后帶娃到9點,等娃睡了,打開電腦加班到凌晨4點。
為了平衡家庭和工作,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而最終的效果,卻是不盡如人意。
要麼,以犧牲一頭作為代價,女強人或全職寶媽,靈魂拷問二選一;
要麼,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兩頭兼顧,身體狀態卻每況愈下;
但多數情況是第三種,事業、家庭兩邊都是不上不下,作為媽媽不夠稱職,作為員工業績平平。
然后,在疲憊不堪中,隔三岔五地陷入自責,卻只能在無奈與悲涼中,繼續著無法停止的生活……
在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中,有近六成的女性希望事業和家庭兼顧。
并非女性想這樣,而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一個看似四平八穩的家庭,背后一定是有人在默默付出,而付出更多的那個人,往往都是媽媽。
無數媽媽們,正默默扛起家庭和事業的雙重重擔。
她們才是這世上最該被頌揚的「無名英雄」。
02 突如其來的脾氣,背后是攢了太久的委屈
在網上看到一則留言:
以前父母吵架,母親總是咄咄逼人,暴躁易怒,父親則不言不語,我總覺得父親特別可憐。
後來我才發現,可憐的一直都是母親。
天不會突然變黑,熱水不會頃刻間變涼,媽媽也不是一夜變暴躁的。
圖片來源:網絡
這讓我想起,幾天前,隔壁小夫妻突然在半夜里大吵大鬧,然后孩子媽直接抱著娃回娘家了。
後來才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丈夫癡迷游戲。
夫妻倆結婚3年,孩子今年1歲,前幾天孩子突然發高燒,媽媽就帶著孩子去了醫院,并在醫院守了一晚上。
結果,娘家突然出了點事,必須趕緊回去解決。
情急之下,媽媽就讓孩子爸爸過來照看孩子。
但是,爸爸是過來了,卻只是癱坐在一旁打游戲,連孩子的點滴空了都不知道喊護士。
這一幕剛好被急匆匆趕回來的媽媽撞見。
一宿沒睡的疲憊,再加上丈夫長期爛泥扶不上墻的狀態,讓這位媽媽瞬間崩潰了。
大庭廣眾之下,她顧不得什麼顏面,直接破口大罵,不依不饒地把丈夫趕了回去。
有人在旁邊勸說:
「至于嗎,多大點事。」「孩子不好好的嗎?」……
但是,他們又何曾知道, 面對長期自私懶惰不作為的丈夫,女人的心,早已在一次次的忍耐中,變得千瘡百孔,不堪一擊。
這一次的歇斯底里,不過是委屈和心酸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的突然崩盤。
所以,後來才又出現了深夜吵架,孩子媽媽摔東西,凌晨抱孩子回娘家的那一幕。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真正把媽媽推向暴躁邊緣的,從來不是孩子隔三岔五的無理取鬧,而是丈夫一次次理所當然的袖手旁觀。
媽媽突如其來的脾氣,不過是攢了太久的委屈。
丈夫不成熟的逃避,一次次地將妻子拋下,留下妻子獨自在那里孤軍奮戰。
長此以往的積累,使得妻子從焦慮到無奈,直到最終,暴躁成了她唯一的發泄出口。
都讓媽媽去做超人,可曾還有人記得,媽媽曾經也只是一個小女孩。
03 壓垮媽媽的不是累,而是不被理解的心酸
最近刷到一個視訊。視訊里,一個年輕寶媽,身穿睡衣,光著腳,坐在小區11樓通道的窗戶上,想要跳樓輕生。
員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她情緒激動地哭訴:
「我孩子現在16個月,只會叫爸爸不會叫媽媽,他說是我沒教育好!」
「孩子早產,本來學說話就慢,他只怪我一個人!」
「我每天帶孩子忙得要死,他說我,就知道玩手機!」
圖片來源:網絡
原來,這位媽媽從生下孩子,就做起了全職寶媽,日常生活就是帶娃、做家務,日復一日,枯燥且永不停歇。
但她的丈夫對此視而不見,反而責罵她整天無所事事,把孩子說話晚都歸咎在她一人身上。
其實,最終壓垮媽媽的,從來不是累,而是不被理解的心酸。
當一個女人,選擇脫離職場回歸家庭,一次次默默付出,換來的卻是習以為常的忽視和不屑,其中的辛酸,只有當過媽的人知道。
這位年輕寶媽說,自從全職在家以后,就很少打扮自己,甚至很少置辦新衣。
唯獨有一次趕上反季促銷,她破天荒地給自己買了一件平時舍不得買的大衣。
但買回來后,家里人又話里話外全是指責:
「又不上班,穿這麼貴的衣服給誰看?」
「你得學會過日子,你老公一人養家已經夠不容易了……」
只言片語,句句帶刺,刀刀見血。
圖片來源:unsplash
全職媽媽如此,職場媽媽同樣難逃此劫。
那些重歸職場的媽媽,每天都在經受著社會上不痛不癢的「偏見待遇」。
記得有位剛休完產假的媽媽向我訴苦,再次回到公司后,她明顯感覺自己被邊緣化了。
產假前,她是小組leader,近半年的產假后,「坑位」早已被別人坐穩。
其他重要工作、出差,甚至很多重要會議,自己也被排除在外。
而當她吞下各種苦水,累了一天,回到家中,打開門面對的,又是老公、婆婆的不理解。
「在公司沒事就趕緊回來!孩子等著吃奶呢!」「沒必要就別老加班,反正領導也知道你有孩子。」「你下班回來太晚,孩子也得跟著你晚睡。」
……
家人的不理解,猶如最后一根稻草,擊潰了媽媽們對家庭僅存的一份信心。
雖然,堪稱完美的媽媽不多,但是相信每一個第一次當媽媽的女人,都是抱著稱職的目的去做的。
只是面對奶水不足、孩子不斷哭鬧、莫名地突然發燒,媽媽們也會手足無措。
而此時,倘若爸爸們只是在一旁默不作聲,在夜里鼾聲四起,甩鍋俠般地把煩惱留給妻子一人,最終的結果,只會讓一個家分崩離析。
但愿每一位爸爸都可以拿出一份應有的擔當,哪怕只是一句走心的寬慰,都能讓媽媽瞬間重新振作,因為她知道,自己并非一個人在戰斗。
圖片來源:unsplash
04
著名的婚姻問題專家愛默生·艾格里奇博士,在30多年的婚姻咨詢工作中發現:
經營家庭和婚姻的真諦,是愛與尊重。
一個人從女孩到女人,再到母親的過程中,總要經歷錐心刺骨般的蛻變和成長。
在現實的一次次敲打中,媽媽也會疲憊,也會崩潰。
此時,也希望身邊的家人,尤其是爸爸,可以對媽媽多一些理解與關愛。
爸爸多用心,媽媽才能放寬心。這才是一個家最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