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繳獲趙云佩劍的將軍,孔捷的歷史原型,殲滅了老蔣最后一個王牌軍

里昂 2023/01/14

#頭條創作挑戰賽#1949年12月21日,被劉鄧大軍包圍的「川鄂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和蔣軍十六兵團副司令官曾甦元在金堂宣布起義;24日,蔣軍第十五兵團司令官羅廣文、第二十兵團司令官陳克非在郫縣、安德起義;25日,蔣軍第七兵團司令官裴昌會在德陽起義;27日,蔣軍第十八兵團司令官李振派出代表,到簡陽與解放軍商談起義事宜。

蔣軍各兵團司令官紛紛起義時,第五兵團司令官李文卻想帶著他的七個軍拔腳開溜。李文之所以有此僥幸心理,除了他很擅長逃跑之外,還因為他握有當時老蔣的最后一支王牌部隊,也就是劉峙、顧祝同、胡宗南、李鐵軍、羅列當過軍長的所謂的「天下第一軍」,現任軍長叫陳鞠旅。

李文原本想兵分兩路逃跑,卻沒想到,剛逃到邛崍,就被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第十二軍擋住而寸步難行,指揮這場阻擊戰的,就是副軍長兼參謀長肖永銀。

為什麼是肖永銀而不是王近山,是因為王近山當時不但是第3兵團副司令員兼第十二軍軍長、政治委員,還兼任重慶警備司令部司令員、政治委員,阻擊李文這樣的戰斗任務,就只能由副軍長兼參謀長肖永銀來承擔了。

肖永銀是一位有「百戰將星」之稱的傳奇將軍,他曾經繳獲過趙云的佩劍,也是電視劇《亮劍》中義氣勇將孔捷的歷史原型,就是他殲滅了老蔣的最后一個王牌軍——李文曾在平津戰役時僥幸逃脫(蔣接傅放),但是面對肖永銀構建的銅墻鐵壁,他碰得頭破血流后,只好派出他的副參謀長袁致中和第一軍參謀長喬治面見肖永銀請降,第一軍軍長陳鞠旅除了放聲大哭,沒有一點辦法。

肖永銀如何繳獲趙云的佩劍,為什麼是孔捷的歷史原型,這兩件事一會兒再說,咱們還是把目光聚焦于邛崍戰場,看看一個副軍長是怎麼把李文一個第五兵團打得束手無策的。

1949年12月24日晚,肖永銀接到偵察報告:李文第五兵團的五個軍正在向西逃竄,妄圖穿過我軍邛崍防線。

肖永銀當即命令三十五師師長李德生:「全力阻擊,決不讓李文西竄一步,也不許放過一兵一卒!」

12月25日,李文兵團在炮火掩護下發動二十余次猛攻,被李德生打得尸橫遍野而未能前進一步。當天傍晚,肖永銀命令十二軍每個師出動兩個營向李文展開反擊,激戰一整夜,抓了五千多個俘虜,打死打傷的不計其數——俘虜數量超過攻擊部隊人數,這也真是一個奇跡。

從25日打到27日凌晨,李文的第五兵團終于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縮了回去,兩個打著白旗的軍官喊著「別開槍」走向十二軍三十六師一零八團陣地,他們就是五兵團第一軍參謀長喬治和副官:「兄弟受李司令官之命,奉告貴軍司令,我們愿意起義。」

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起義和投誠是兩回事,所以在「談判」中肖永銀正告李文派出的兩個參謀長:「妳們停止進攻,是因為妳們第一軍已經被我們打得失掉了進攻的能力。妳們的九十軍還在向我們進攻,這是起義嗎?如果妳們不放下武器,我就對九十軍不客氣了!妳們不在成都起義而要跑到這里來起義,遲了一點,現在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放下武器我們按照俘虜寬待妳們,否則就把妳們當做戰犯處理!」

為了給李文一點顏色看看,肖永銀請前來談判的第五兵團參謀長陳明在自己的軍部住下,讓他看看第九十軍是怎樣被消滅的。

肖永銀說到做到,第二天上午八點,第五兵團第九十軍被全殲,兩萬蔣軍被俘。李文一看大勢已去,第一軍軍長陳鞠旅早就沒了戰意,于是第五兵團師長以上軍官先行一步來到肖永銀面前聽候發落,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一個勤務兵背著一個口袋跟在李文身后,那里面裝著的都是金豆子。

因為那口袋金豆子不屬于李文的個人財產,自然是要繳獲歸公,李文、陳鞠旅等二十多名將官從肖永銀軍部轉送到重慶教導總隊和西南軍政大學高級研究班學習——這是享受了投誠而非被俘待遇,陳鞠旅畢業后到西南軍區當了高參,李文則又一次逃掉了。

因為李文和第五十七軍軍長馮龍等人逃跑,陳鞠旅的高參也當不成,他的結局與本文無關,暫且放在一邊不提,接下來咱們還是看看肖永銀如何繳獲趙云佩劍的。

肖永銀當然沒有穿越到三國去打趙云,趙云的佩劍,是肖永銀從東陵大盜孫殿英手中繳獲的。當時除了趙云的佩劍,肖永銀還從孫殿英手中繳獲了另一件無價之寶,那就是綠玉皮、紅玉為瓤、墨玉為籽的「西瓜」。

趙云的佩劍,是上了《古今刀劍錄》的: 「劉備以章武元年采金牛山鐵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一與太子禪,一與梁王理,一與魯王永,一與諸葛亮,一與關羽,一與張飛,一與趙云。并是亮書,皆作風角處所,有令稱。」

趙云的御賜寶劍是孫殿英從慈禧墓中掘出來的,即使是被老蔣和戴笠追究的時候,他寧肯獻上乾隆的九龍寶劍和慈禧口中的夜明珠,也沒舍得把趙云的佩劍交出去。

很多人都以為趙云的佩劍一直由肖永銀將軍收藏,這肯定是不了解「一切繳獲要歸公」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事實是肖永銀在第一時間,就把寶玉西瓜和趙云佩劍上繳了二野司令部——那是國寶,別說當時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十八旅旅長肖永銀,就是劉鄧首長,也不會將其留在自己手中。

肖永銀將趙云佩劍繳獲后上交,後來又以副軍長、代理軍長、軍長的身份帶領第十二軍入朝作戰,《亮劍》中「晉西北鐵三角」唯一參加抗美援朝之戰的孔捷,就是以肖永銀為歷史原型塑造的——在《亮劍》小說原著中,孔捷保護并培養了李云龍和趙剛的遺孤,也是取材于肖永銀保護王近山、陶勇等老戰友的孩子。

小說原著中的孔捷保護的是李趙兩家六個孩子,孔捷的歷史原型肖永銀保護的名將之后,是孔捷的一百倍:他的「裝甲兵訓練基地」旬日之間多了五六百個孩子,大的十五六歲,小的十二三歲。

肖永銀極力保護戰友子女,是得到了總理和總參默許的,肖永銀也很沉穩機智,上級要求他把「新兵」夠格的留下不夠格的清退,他「經過認真考核」后打了一個報告:「共招新兵若干名,經過半年的嚴格訓練,大部分已經補充到部隊,還有一部分在繼續訓練。」

《亮劍》晉西北鐵三角都有歷史原型,李云龍是王近山,丁偉是鐘偉,孔捷大部分履歷與肖永銀重合,肖永銀位列「二野十虎將,紀錄片《百戰經典》對他有這樣的評價: 「膽大包天,勇冠三軍,屢建戰功,豫北戰役活捉東陵大盜孫殿英,挺進大別山,強渡汝河氣貫長虹。」

肖永銀繳獲趙云佩劍、殲滅老蔣最后一個王牌軍的故事講完了,這位百戰將星的更多功績,半壺老酒再用一萬字也講不完,最后只好請掌握相關史料的讀者諸君,在評論中進行更精彩的展現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