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女兒全都遠嫁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大概是世間最心酸的事情之一了。
我常常在想,生兒育女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繁衍后代,還是為了養兒防老?在人口劇增的當下,前者已經沒有說服力了,而后者似乎成了唯一的理由。可是每當看到那些子女不管年邁老人的故事,我的心口緊緊一揪。
原來,養孩子也不能防老!
不妨看看下面這段經歷,你會怎麼想?
「我的女兒們啊,怎麼還不來看我?」
說這話的是一位來自重慶的老奶奶。
老人生活在小山村中,村里的年輕人早就走出了山,去了城,在外面扎了根。
而留在村里的大多都是無法拼搏奮斗的年邁長者,他們僅靠一畝三分地生活,偶爾種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老人從小在這個山村里長大,這是她的家,也是她的根,成年以后便生了三個女兒,老伴走得早,老奶奶將三個女兒撫養長大,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兒們能嫁個好人家,離開這座小山村。
如今,愿望已經實現了。
可是,她發現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快樂。
和她交流時,明顯感覺到老人神情上的苦澀和無奈,已經有4、5年的時間沒有見過大女兒和二女兒了,去年的時候,小女兒回娘家,也只是匆匆呆了三天就離開了。
老人的三個女兒都遠嫁出去,幾乎很少回來,見面的次數微乎其微,只有老人獨守著老家的這座房子,過了一天又一天,是何等的心酸!
我問她為什麼不和女兒走?
她說,哪有丈母娘去女婿家生活的,再說了,水土不服,生活不習慣,不還是得回來!
她無奈地笑著,我感到了一絲悲涼。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老人不肯跟女兒走,女兒也沒有時間來看她,即便是在如此便捷的當今社會,一旦遠嫁,也將意味著這是一場長途跋涉的旅程。
慶幸的是,老人身體好,還能照顧自己,但不敢想象再過幾年,會是怎樣的景象。
到最后,我目送著老人遠去,內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那一刻,我在想遠方的女兒有沒有思念母親?可曾有過要回家看看的想法?
老人年紀大了,孤獨的滋味難以言說,怕給子女添麻煩,也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累贅,但是作為兒女要替老人考慮。
讓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遠嫁之后的女兒回家的次數變成以年為單位的計算,是每天忙到沒有時間顧及原生家庭,還是已經懶得回家,將母親看成一種負擔?
母親養育三個女兒長大不容易,哪怕不能時時陪伴左右,逢年過節的時候回來探望也是應該的, 試想一下,當你守著自己組建的家庭,一家人團聚其樂融融時,母親卻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這是一種怎樣心酸的滋味?
在這里我并不想比較養男孩和養女孩哪一個更好、誰能養老,因為比較起來沒有任何意義,養老和性別無關,而在于個人的性格以及家庭責任感。
同樣,孝順和距離沒有關系,就看你有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不管能力大小,時常探望父母,多一些陪伴,是每個子女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有能力,最好不要遠嫁,或者將父母帶在身邊,人生都是過一天少一天,互相陪伴的日子并不多。
多回家看看吧,你的親人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