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很多的事情,其中,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是最常見的。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能夠結婚生子,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面對孩子選擇遠嫁的問題,他們會取舍兩難。畢竟,婚姻是人生大事,有的父母不想讓孩子留下遺憾,會選擇同意她遠嫁,而有的父母,她考慮的問題很多,因此就會反對。
但是,父母反對的情況之下,又有的孩子,并不能夠去理解父母的心情,又或者當時與伴侶處在甜蜜期,一心就只想嫁給他,誰也勸不動,就會違背父母的心愿。
有這麼一個例子,一位遠嫁女子帶禮品回娘家,被母親拒之門外,當場對她說:我沒有你這個女兒。
按地方的風俗來說,女子是家里的長女,她理應是要找一個上門女婿,留在家中為父母養老送終。
但是,她自從外出打工遇到一位男子后,就不再堅持風俗,也不顧父母的反對,也要遠嫁他鄉。
她的父母生育有兩位女兒,她有一位比她小6歲的妹妹。在父母反對她遠嫁后,她并沒有過多的考慮父母的感受,也不去過多的解釋,就直接是通知父母一聲,便直接嫁給她的丈夫了。
在自己這邊的老家也沒有辦酒席,就在夫家簡單辦理酒席,而她知道父母反對,也沒有邀請父母去參加婚禮。
就這樣時隔了三年,她都沒有回過一次娘家,她與父母也沒有過多的聯系,除了過節,她會主動給父母打去電話問候以外,其余的時間,她對父母并沒有過多的關心。
父母早就對她的做法寒了心,所以,自從她結婚以后,當她第一次回娘家時,母親并不待見她,看見她提著禮品要進家門,她的母親把禮品都扔在了家門口,并且關上了門,把她拒之門外,對著她說:我沒有你這個女兒。
女子看見母親生氣的樣子,她在門外向母親求饒,希望母親能夠看在把她養大不易的份上,然后原諒她。
可是母親卻沒有一絲的心軟,也許是女子還沒有說中母親的軟肋,所以,母親一直都不開門,甚至一言不發,只有女子一人在門外使勁向屋內的母親懺悔。
作者觀點:有一句話叫「兒行千里母擔憂」,也許在這位女子的身上,她的父母就是有這樣的感覺,所以,就會阻攔她遠嫁,而且,女子根本也不會在乎父母的感受,讓父母一次次寒了心。
都說人總會在一次次失望中,寒心而去,她的父母在女子沒有回家的那三年里,應該早就心灰意冷無數次了吧?
女子這樣一意孤行的做法,顯然很不孝順。 即使她想遠嫁,她也有很多的理由和借口去說服父母,但是她卻沒有給父母任何的交流機會,難怪母親會把她拒之門外。
希望女子這次回娘家,就是抱著回家認錯和道歉的,不能因為母親把自己拒之門外而置之不理,然后就返回夫家。
想要得到父母真正的原諒,一定要用心去感化他們,父母也年老了,也不知道意外會在哪一天來臨,所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盡量讓他們過得安逸一些吧,盡量滿足他們的愿望,讓他們毫無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