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老了之后,為人子女,都想留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給他們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可是,有時候現實很讓人無奈,畢竟需要工作掙錢養家。如果選擇留在父母身邊就無法參加工作,倘若不留在父母身邊又擔心沒有機會報答養育之恩。
就有這樣一個例子,男子為了掙錢維持家里的日常開銷,牽著妻子的手要外出打工,母親含淚送別,表示這次離別恐怕沒有機會再見面。
這名男子是獨生子,因為父母年邁,所以他婚后不舍得離開家,想留在父母身邊盡孝。可是,自從他有孩子之后,情況就變了。
起初沒有孩子的時候,他和妻子還能通過種植一些水果,拿到鎮上去賣,換錢維持家里的日常開銷。可是,有了孩子之后,家里的開銷就變大了。
于是,他的妻子跟他商量,要把孩子送回娘家,然后外出打工掙錢,爭取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不希望孩子跟他們一樣過苦日子。
他也知道要為孩子而努力奮斗,但是又割舍不下年邁的父母。好在父母通情達理,主動要求他外出打工,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他們身上。
有了父母的支持,他才答應和妻子一起外出打工。就在他拎著行李,牽著妻子的手走出家門的時候,母親戀戀不舍地跟在他身后,希望送他到村口。
當時他已經淚流滿面,可是又不想讓母親看到他傷心難過的樣子,所以他雖然知道母親就在身后,但是卻不敢回頭看母親一眼。
一直走到村口的時候,母親依然含著淚跟在他身后,他擔心母親走回去的路太遠,無奈之下才轉身跑到母親身旁,跪著求母親回家,不要再送了。
母親含著淚接他說:我自己的身體,我心里有數,你我這次分別,恐怕是沒有機會再見面了,所以我想多看你幾眼。
母親的這番話,讓他更加難過,瞬間他就打退堂鼓,不想外出打工。在一旁的妻子看到他退縮,于是就上前把他扶起來,試圖拉著他離開。
但是他依舊不肯離開,他緊緊地抓住母親的手,嘴里還不停地念叨:孩兒不孝,請母親原諒。
那一刻,母親不想再讓他為難,所以對他說:我能理解你,趕緊帶著你的妻子離開吧,不要有太多顧慮。
母親要求他離開,他才牽著妻子的手繼續往前走。而母親,依舊站在原地,靜靜地望著他,直到他上車離開,母親才回家。
作者觀點:俗話說得好,兒行千里母擔憂。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留在自己的身邊,尤其是年邁的父母,畢竟他們也希望有人能留下來照顧他們。
同時,他們也不舍得讓孩子離開,不僅是擔心孩子背井離鄉,生活會過得比在家里的時候艱苦,而且還擔心自己時日無多,就像文中所述的這位老人一樣。
她覺得自己的身體撐不了多久,所以知道這一次跟兒子分別,估計就會成為永別,所以她舍不得讓孩子離開。
可是,他們家的條件,不允許她把孩子留在身邊,無奈之下才含淚讓孩子外出打工。
其實,大多數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并且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生活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就像文中所述的這位男子,他雖然不能留在母親身邊盡孝,但是不代表他不孝順父母,只是為了整個家庭著想,不得已而為之。
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肯動腦子去想辦法來解決問題,相信他能找到一個既能留在母親身邊盡孝,又能掙錢維持家里的日常開銷的辦法。
比如,他可以跟妻子一起到距離家不遠的鎮上或者城市打工,白天去打工,晚上回家,這樣做不就既能掙錢養家,又可以留在母親身邊了嗎?
大不了就辛苦一點,打兩份工,雖然這樣做很辛苦,但是至少能留在母親身邊盡孝,不至于以后讓自己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