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非洲安哥拉。
兩名健壯的黑人女子,正在毆打一名身材嬌小的黃皮膚亞洲女性,他們撕扯著她的頭髮,用手扇著她的臉,朝著她吐口水,還用骯臟的話辱罵她。
被打的女子用中文苦苦哀求著:「求求你們,別打了!」
正在此時,一位叫張震的男子從這里路過,他是中鐵集團援建安哥拉項目部的工程師。當他看到有中國女人被毆打,便挺身而出上前制止,「你們為什麼要打她?」
圖片來自網絡
被打的女子看到張震,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她沖上前「」撲通」跪倒在地:「救救我,我是中國人!」
又有幾名中國工人圍了過來,兩名黑人女子很囂張地解釋說,女子是她們丈夫的小老婆,做錯了事,他們有權利懲罰她。
為了不和當地人發生沖突,張震和女子進行了短暫的交流之后,留下了她國內親人的聯系電話,并通知了當地駐華使館。他想用最快的方式將女子解救出來!
但女子的遭遇,遠比張震想象的復雜,最終他也是愛莫能助!那麼,這名女子是誰?為何會流落到異國他鄉遭受到非人的虐待呢?這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校花愛上非洲黑人男子
這名被毆打的女子名叫陳怡,1992年出生在湖北一座小縣城里,父母都是公務員,家境非常殷實。
陳怡是家中的獨生女,她自幼聰明伶俐,樣貌出眾,惹人疼愛,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
不知不覺,陳怡長大了,18歲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她不僅模樣出眾,學習也十分勤奮,大學聯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武漢一所重點大學。
進入大學的陳怡,在學業上絲毫不敢懈怠,她的理想是考研讀博。
到了大二時,陳怡憑借自己的努力,很快成了班級中的佼佼者,她也是學校里公認的校花一枚。
自身條件優越的陳怡,身邊自然不乏追求者,但她都不為所動,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中。
在眾多追求者當中,有個叫布力的非洲黑人男子,他身材高大,體格健壯,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他說話風趣幽默,受到許多女性的追捧。
布力關注陳怡有一段時間了,為了追求這個驕傲的女孩兒,他是煞費苦心,變著花樣討好陳怡。
在布力極盡浪漫和熱烈的追求之下,沒有戀愛經驗的陳怡很快就動了情,兩個人迅速墜入了愛河。
陳怡與黑人小伙戀愛的事情,不久就傳到了她父母的耳中,陳父對這段戀情持反對態度,他勸女兒一定要了解清楚布力的實際情況,以免被騙!
陳怡卻告訴父親,布力是美國籍留學生,她的父親是安哥拉的一個酋長,家里有礦產,經濟條件十分優越。
對于布力的家庭條件,陳父并不感興趣,他最擔心的是布力的人品。雖然陳父不歧視種族和膚色,但他對布力就是喜歡不起來。
陳怡與布力戀愛也遭到了她朋友的反對,因為布力在和陳怡之前,就和其他女孩有過短暫的戀情,他們擔心陳怡是被布力的花言巧語所哄騙。
但熱戀中的陳怡失去了理智,她非但沒有聽別人的勸阻,反而和布力同居了。
緊接著,陳怡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很擔心,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布力。布力聽后很開心,他勸陳怡和他一起回安哥拉,在那里舉行一場盛大的婚禮;等孩子出生之后,他們再回中國完成學業。
異國他鄉遭遇虐待
面對布力描畫的幸福未來,陳怡是無限向往,她瞞著父母辦理了出國手續。直到臨行的前一天,陳怡才將出國的消息告訴了父母。
陳怡的決定遭到了陳父的阻攔,他甚至拿斷絕父女關系相要挾,但已經來不及了,陳怡去意已決。父女倆鬧了一場不愉快,陳怡還是飛往了非洲的安哥拉。
帶著無限美好憧憬的陳怡,終于來到了布力的家,眼前不是豪宅別墅、花園洋樓,而是兩間破舊不堪的土瓦房;迎接陳怡的也不是鮮花和美酒,而是布力的兩個黑人妻子,以及他們的三個孩子!
眼前的一切讓陳怡難以置信,她憤怒地指責布力為什麼要欺騙她?布力卻告訴她說:他的家境在當地數一數二,他是村里唯一的大學生,受到人們的尊重。
布力命令陳怡收起她的高貴和任性,接受現實,和他的兩個老婆共同生活。
陳怡怎麼可能接受這落后而愚昧的一切,她第一個反應就是回國。但布力根本不給她任何機會,他拿走了陳怡的手機和護照,搜干凈了她身上所有值錢的財物,然后把她交給了自己的兩個老婆調教。
圖片來自網絡
陳怡不會當地語言,又沒有了通訊工具,她的處境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她想尋找外界幫助,連村子都走不出去!
和父母親人失去聯系,僅僅是陳怡悲慘命運的開始。不久之后,布力覺得家鄉生活無趣,他拋下陳怡和老婆孩子再次外出尋找生計。
布力離開之后,陳怡就變成了布力家的奴隸,他們命令陳怡種田、洗衣、做飯、帶孩子。陳怡稍微不順從,他們就會大打出手。
陳怡身材嬌小,性情柔弱,根本不是布力兩個老婆的對手,她經常被打得遍體鱗傷。為了有口吃的,她不得不卑躬屈膝,盡力討好他們。
陳怡生下女兒之后,她的處境就更悲慘了。
因為陳怡相貌姣好,附近的許多男子早對她垂涎三尺,這讓布力的兩個老婆看到了生財之道,他們逼迫陳怡賣身賺錢。她若不順從,便會招來暴打和挨餓。
陳怡自盡過,反抗過,但布力的兩個老婆有的是折磨她的方法和手段!
絕望的父親選擇了自盡
就在陳怡遭受非人折磨,生活暗無天日之時,她遇到了中國工程師張震,并得到了他的幫助。在大使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陳怡的父母來到了安哥拉。
陳父在見到女兒的一剎那傷痛欲絕,眼前僅20出頭的陳怡衣衫襤褸,瘦骨嶙峋,哪里還有之前的青春與朝氣?宛如一位40歲的婦人,臉上布滿了褶皺,裸露在外的皮膚上都是傷痕!
陳怡的處境讓她的父母十分擔憂,他們想盡快將她帶回中國,但遺憾的是,陳怡的國籍已經被布力改為了安哥拉籍。
當地有明文規定,除非陳怡的孩子有人愿意領養,或者得到妥善安置,她才能離開安哥拉,僅這一條,陳怡想回國就難上加難!
陳怡的父母在嘗試各種方法無果之后,給她留下3000美金,回國繼續想辦法。
回國后的陳父因為目睹女兒的生存慘狀,心理壓力過重,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他自責無力保護女兒,又擔心女兒在他國遭受虐待,最終絕望的陳父選擇了自盡!
而遠在異國他鄉度日如年的陳怡,還在苦盼著父親的到來。她的母親繼續著陳父沒有走完的路,為女兒回國四處奔走。
那麼,陳怡回國了嗎?
目前網上存在三個版本,第一種說法:陳怡因為女兒無處安置,只能繼續在安哥拉生活;她在得知父親為了自己而自盡身亡后,覺得無顏再見親人,沒有了回國的打算。
第二種說法:陳怡回到了國內,開始了新的生活,這也是很多網友最想看到的結局。
第三種說法:有網友打電話給安哥拉駐華使館,詢問陳怡的情況,回答是子虛烏有,根本沒有陳怡這個人,這個故事只是網友編的一個段子。
你認為哪一種說法更可靠?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結語
老話說,聽人勸吃飽飯,說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假如陳怡能多聽聽身邊人的意見和建議,她也不會只身犯險,連累了家人,讓自己遭受苦難。
陳怡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對一些想著跨國婚姻的女孩來說,都是一種警示。愛情雖然不分國籍、年齡和種族,但愛過之后,生活還要繼續。
愛情如果離開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它只能是虛無縹緲的泡沫,一旦回歸到現實,再絢麗的泡沫都會破碎。
所以女孩在戀愛時,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多了解對方一點,愛情才能更長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