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前的譚偉明躺在床上,他盡可能地蜷縮在花被褥里,頭髮泛著油光,胡子拉碴,眼神倒是犀利,他看著母親來的方向,拍著一旁的桌子,咒罵著母親:「蠢婆!」
就是這樣一個30歲,還在家啃老三年的男人,你很難想象到,他曾經是一個天才。他曾經不僅是父母的驕傲,并且是全村人的驕傲。
譚偉明雖出生于寒門,但繪畫天賦超人,他以優異的高分成績考入了復旦大學。
而今的他,身上的光環早已不復存在,他一日三餐都由母親送到床邊,整張床就是他的全部世界。雖然有時也會練練毛筆字,但寫的都是:「不孝則興,孝則亡」之類的話。
看得出譚偉明已經把不孝順父母,上升到了存亡興衰的高度,完全與中國孝道文化所提倡的背道而馳。
他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說的,并且把自己的理念付諸行動,所以除了宅家啃老,打罵父母是日常。鄰居見了他更是害怕,像見了鬼一樣,躲著這個曾經的天才。
這樣一個復旦才子,為什麼三年里宅家啃老?又對自己的父母拳腳相向呢?讓我們一起來解開謎題。
01舉全家之力供讀,宅家啃老卻稱是被父母害的
調解員面對譚偉明對母親的惡語相向,她已經忍無可忍,質問道:「你如果一直在家里窩著,沒人給你煮飯你吃什麼喝什麼?你看看你的房間都成什麼樣了!」
面對調解員的話,譚偉明一言不發,只把花被子又往頭上蓋了蓋,這被子仿佛是他的殼一般,不喜歡聽的,他選擇用被子隔絕。
譚偉明已經畢業多年,但每天卻在家里「躺平」,不會出家門半步。而對于自己培養出這樣的兒子,他的母親痛心到了極點。
譚偉明母親給調解員自述,譚偉明從小就冰雪聰明,智商高于同齡小孩,更是極具繪畫天賦,十里八鄉都稱他為小神童。一家人都很看重對譚偉明的教育投資,再苦不能苦孩子。
當兒子如愿考上復旦大學,一家四口人(母親、父親、弟弟)除基本開銷外,錢都用于譚偉明的大學費用支出。
因為兒子學的是藝術類,所以花費比一些專業要多,每年都要兩三萬,四年就花費了數十萬,這對家境貧困的他們來說,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一家人顧不得自己多苦多累,舉全家之力,硬生生地支撐著譚偉明讀完4年大學。可萬萬沒想到,譚偉明上完學不僅不去找工作,更是躺在家中,天天睡起大覺,這讓哪個父母不惆悵呢?
母親想拉兒子起床,跟調解員聊聊天,她想讓調解員幫幫這個睡不醒的兒子,可沒想譚偉明竟惱羞成怒,對母親動起了手,嘴里還念念有詞:「我天天躺家里,不都是你們害的!」
02兒子自稱被衛生跟蹤,窩家啃老只為保命
母親給調解員展示著兒子曾經的畫作,也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兒子確實是有繪畫天賦,想讓調解員幫幫他的兒子,沒想到兒子卻開始暴怒。
「你這個蠢婆,我看你是想害死我!」
譚偉明反復著自己會被害死,調解員于是追問到:「你說誰會害你?」
沒想到譚偉明竟一板一眼地說,自己長期被衛星監控,早在2010年世博會開始,他就被衛星監控了,他這樣天天不出家門,就是為了逃避衛星跟蹤,這是在保護自己。
譚偉明的話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調解員也當即詢問衛星跟蹤他的原因,可譚偉明說不出個所以然,并且語無倫次、邏輯混亂。
在場所有人面對譚偉明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都覺得他可能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調解員想要了解實情,于是找到街坊鄰居采訪。從鄰居口中,給了調解員不一樣的說法。
鄰居們直言,譚偉明成為今天的樣子,完全是因為他的父母和學校簽了「秘密協議」,并且給了他的父母五千塊錢。這些都是瞞著譚偉明做的,大四還沒畢業的譚偉明,就被強行帶回了家,自此就一蹶不振了。
調解員猜想,譚偉明覺得是父母的決定毀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去打罵父母,窩家啃老來表達心中的仇恨。
鄰居們的話讓人震驚,那麼當時的協議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03因出身貧寒而敏感自卑,未及時就醫,患精神分裂
調解員為了了解真相,她聯系到了譚偉明的大學班主任,所有的答案也被揭開。
在老師口中,譚偉明確實是一個極具才華的學生,但更是一個「問題學生」。
譚偉明因為出生農村,剛到大學,性格就十分內向,不僅特別敏感,好勝心也特別強,跟所有人都格格不入。老師在了解了他的家庭情況后,和同學都十分照顧譚偉明,可這讓譚偉明更加敏感。
大學期間,譚偉明會因為舍友的一句玩笑話或別人不經意的冒犯,會立馬翻臉,大發雷霆,更是多次對同學動手。舍友都很怕他,都搬離了宿舍,同學也是常常躲著他走,譚偉明沒有交到朋友,一直是獨來獨往。
因為這些事,校方也是多次找他談話,可效果甚微,也聯系過他的家人,可家人覺得自己兒子一向優秀,并沒有什麼問題,而且家里已經捉襟見肘,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錢去上海找兒子,給他做檢查。
最讓大家震驚的是,因為學校的一個雕塑不符合譚偉明的審美,他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去重塑雕塑,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在譚偉明心里,只有自己是懂藝術的。
因為譚偉明學的工業美術,他常常帶著美工刀在校園里晃悠。校方出于對其他同學安全的考慮,以及譚偉明的精神狀況,和他的父母簽了份「秘密協議」,那就是休學協議,并且校方考慮到譚偉明家確實生活困難,通過同學和老師的自發捐款,籌集了五千元。
母親拿著學校籌集的五千元,帶譚偉明去了醫院,經醫生檢查,譚偉明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母親了解到這種病很難治愈,又迫于家中的經濟情況,只簡單地開了些藥,就帶譚偉明回家了。
回到家的譚偉明,就再也沒有返回校園。
譚偉明的父母面對鏡頭,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全家供出的高才生竟然得了精神病,他們為兒子感到惋惜,也覺得這造化弄人,覺得自己可憐又可悲。
結語
譚偉明讓我想起了多年震驚全國的「馬加爵事件」,他們有著相同的出身,應該也有著在大學里相同的經歷,不同的是馬加爵更加殘忍地殺害了傷害他的人。而譚偉明,選擇的是把自己包裹起來,小心翼翼地活著。
譚偉明是十里八鄉的才子,但進了校園,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不再是那個老師眾星捧月的好學生,也不是同學們都羨慕的天才,而是一個從村里來的普通學生。他從云端跌落谷底,理想與信念似乎被莫須有的東西摔得粉碎。
他以為蜷縮在一起就足以溫暖自己,他不敢傾訴,也沒有人傾訴,他覺得自己的世界變了樣,他用自己的怒吼、憤怒去發泄情緒,可換來的卻是自己變成了一座孤島。
如果說范進中舉后瘋了是范進高興過了頭,那譚偉明的精神分裂就是敏感、自卑、孤獨,不會表達情感,更無處宣泄所造成的后果。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如果有同學愿意勸慰下他呢?如果老師能用正確的方式開導他呢?如果他的父母能從小就培養他有一個開朗的性格呢?能讓他從小樹立積極樂觀對待生活的態度呢?
但是,求人不如求己,即使有了別人的幫助,也只有譚偉明自己能真的走出來,才算越過了這道坎,希望他能涅槃重生吧。
還記得《你好,李煥英》里,母親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永遠的健康快樂,這里面沒有什麼考上北大清華、復旦交大,也沒有希望孩子有幾套房,賺多少錢。
這是一個母親最樸素的愿望,如果除去那些世俗觀念,健康快樂地活著,應該是一個人最完滿的一生。
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樂!
感謝閱讀,我是創作人金姐, 關注我,每天給您帶來點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