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演義中四大草包,卻在正史中一個比一個猛

里昂 2023/04/18 檢舉 我要評論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時期的羅貫中所著,他將史書《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故事相結合,將它們進行藝術加工后,最終著作成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總體來看,《三國演義》里諸多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都與正史中所發生過得相差不多,但也有不少人物事件是被扭曲的。

就比如說董卓麾下的將領華雄,真正歷史上的華雄,是被孫堅大敗所除,結果三國演義卻寫成了被關羽除掉,還弄出了「溫酒斬華雄」這樣的一個典故。

除了華雄之外,在《三國演義》里還有四位將領與正史不符,他們在演義里剛出場就被各大猛將除掉,但在正史上卻一個比一個猛。

一、胡軫

胡軫是東漢末年時期董卓的部將,在《三國演義》里并沒有什麼存在感,且剛剛出場時,就被孫堅部將程普刺于馬下。

《三國演義第五回》: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斗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倒于馬下。

正史上的胡軫,并沒有被程普所除,他是董卓的部將,還是涼州非常有名望的豪杰,就算是當時同為董卓部下的呂布,也是對胡軫極為忌憚。

初平二年,董卓讓胡軫帶領呂布等人迎戰孫堅,因呂布等人平時就與胡軫不合,于是就在軍中散播敵軍將至的謠言,導致出征大敗,孫堅也在此次戰役中,除掉了其賬下都督華雄。

董卓走后,胡軫先投靠王允,不得重用后,又背叛王允,與李傕等人合兵一處進攻長安。此后,胡軫就在正史上徹底消失了。

據說胡軫誣陷害了游殷,一月后得病夢見游殷來找他索命,于是逝去。

二、麴義

麴義也是涼州人,但相比于胡軫來說,麴義就實在太猛了,他在當年是袁紹的部下,精通羌人戰法,率領著袁紹最精銳的部隊。

先來看看,麴義在《三國演義》里是什麼結局。

《三國演義第七回》:麴義引軍直沖到后軍,正撞著趙云,挺槍躍馬,直取麴義。戰不數合,一槍刺麴義于馬下。

袁紹與公孫瓚交戰,他的部將麴義在交戰中撞到趙云,被趙云一槍解決。

正史中的麴義,可不是被趙云除掉得,而是被袁紹所除。 《后漢書》:曲義自恃有功,驕縱不軌,紹召除之,而并其眾。

根據《后漢書》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麴義是被袁紹所除,理由就是麴義的功勞太大,就連袁紹都極為忌憚。

麴義能征善戰,屢建戰功,曾以八百兵大破公孫瓚兩萬步兵和一萬騎兵。后來又連戰公孫瓚,可以說袁紹在與公孫瓚交戰之間,麴義立下了大功。

正因如此,袁紹都對麴義極為忌憚,不得不將其解決。

三、朱然

朱然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在小說《三國演義》里,朱然參加夷陵之戰,并且在劉備大敗后追擊劉備,卻被前來接應的趙云給一槍解決。

不過在正史中,朱然并沒有被趙云一槍拿下,反而活到了六十八歲。

朱然曾跟隨呂蒙擒關羽,呂蒙去世后,朱然接替呂蒙鎮守江陵。

夷陵之戰中,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后來魏國趁機攻吳,面對曹真、夏侯尚、張郃等名將的圍攻,朱然堅守了六個月之久,至此名震敵國。

朱然最終官至大司馬,去世時孫權為其素服舉哀。

四、李通

李通,東漢末年時期的江夏人,為東漢末年時期曹操麾下的重要將領,在小說《三國演義》里,被馬超一槍刺死。

正史中,李通并沒有被馬超給除掉,反而是曹魏陣營極為重視的將領。

李通剛剛投靠曹操后,便在與張繡交戰中立下大功,后來在官渡之戰,袁紹與劉表相繼招誘他投順,李通全都拒絕了。

其后屢建功勛,被曹操封李通為都亭侯,任命他為汝南郡太守。

建安十四年,救援曹仁,且戰且前,病倒于途中。謚曰剛侯。

綜上所述,他們原本在漢末三國時期,都是威震一方的將領,然而在《三國演義》里,卻成為了無足輕重的草包。

當然了,《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罷了,大家在閱讀的時候,只能當作小說來讀,切勿將正史與之混而一談。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