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時候我們肉眼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相,得學會用心去體會和聆聽別人的解釋。
尤其是在感情中,遇到問題,應該要懂得給伴侶一個解釋的機會,然后自己再去判斷真偽,不要盲目下定論。
畢竟自己所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事情的真相,所以不給對方解釋,就很容易影響彼此的感情,甚至錯過美好姻緣。
就有這樣一個例子,女子看到丈夫和一女子挽手逛街,不愿聽丈夫解釋,她提失婚后含淚離開,殊不知跟丈夫挽手的女子,竟是丈夫的表妹。
這名女子和丈夫在工廠里相識,兩人經常相互幫助,相處的時間長了,對彼此產生了感情,便走到了一起。
到了適婚的年齡的時候,他們考慮過要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好友來參加他們的婚禮,可是由于經濟壓力太大,所以沒有舉辦。
他們領了結婚證,雙方父母坐在一起吃了一頓飯,就算是結婚了。
婚后,丈夫繼續留在工廠里工作掙錢養家,而她負責在家里洗衣服做飯。
有一次,她準備外出買菜的時候看到丈夫和一女子挽著手,悠哉悠哉地走在大街上。
當時她感到非常氣憤,心想在那個時間點丈夫應該還在工作崗位上,不曾想到會讓她在大街上看到那一幕。
于是,她大搖大擺地朝著丈夫和那女子所在的方向走去,她跟丈夫擦肩而過卻沒有主動搭理丈夫。
她走過丈夫身旁之后,丈夫才反應過來是她剛從自己身旁走過去,而且一言不發。
那一刻,丈夫心里知道,她可能是看到眼前的這一幕所以誤會了。所以丈夫跑到她身后,拉著她的手,試圖向她解釋眼前的一切。
奈何,她不聽丈夫解釋,只是表示得空會把失婚協議書寄給他,然后就含淚離開了。
丈夫覺得他無理取鬧,所以就沒有繼續上前阻攔她,而是任由她離開。
但是在一旁的表妹擔心會因此而斷送表哥的婚姻幸福,所以表妹跑到她身后拉著她的手,想跟她說清楚。
可是,她也不愿意聽,甚至還把表妹推倒在地,然后才離開。
作者觀點:其實,他們夫妻不至于鬧到失婚的地步。導致這樣的結果,雙方都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主要責任還是在于文中所述的這名女子。
首先,丈夫和表妹的責任是他們做事不利索,解釋的時候不夠直接。如果女子不愿意聽他們解釋,他們直接大聲叫喊:挽手的女子是表妹,不信找長輩來做證。
相信女子聽到這句話之后就不會提出失婚,也不會直接離開,而是會半信半疑,然后停下來聽他們解釋,或者跟他們去找家里的長輩來證實。
其次,是女子遇到事情的時候,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殊不知真相并非是自己認為的那個模樣,而且還不愿意給別人解釋的機會。
倘若她能留點時間給丈夫或者留點時間給表妹解釋,相信誤會不會發生,畢竟查那位跟丈夫挽手的女子,是不是丈夫的親戚,又不是一件難事。
可以讓丈夫的親戚來證實,也可以拿丈夫家的戶口本,跟表妹家甚至其他親戚家的戶口本來看,一一排查是否真的是親戚關系。
只可惜她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才導致她斷送了這段美好的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