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到了適合結婚的年齡,自己挑選合適攜手共度余生的人,也可以被理解。
但是,婚姻并非兒戲,關系到自己下半輩子的幸福,也關系到父母晚年的生活品質,甚至關系到家族子孫后代的延續和發展。
所以,作為父母的孩子,在擇偶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幸福,同時還需要顧及父母的感受。不該一意孤行,選擇愛情而放棄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女子不顧母親的反對要遠嫁,帶男朋友回家幫忙收拾行李被母親發現,母親含淚對她說出去了就不要回來了。
這名女子是獨生女,在她剛步入社會的時候,父母就明確告訴她,找對象的時候得選擇本地人,不希望她遠嫁,當時她信誓旦旦地答應父母。
可是,自從她進工廠打工之后,她就把父母的話拋之腦后了。因為當時有一名外地的男子追求她,而她也覺得男子對她體貼入微,是值得她托付終身的人。
于是,她就選擇跟男子交往,一直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她才向父母公開她和外地男子談戀愛的情況,并且表示自己要遠嫁,希望父母能成全。
父母得知情況以后,表示她要遠嫁這件事情沒有商量的余地,如果她要跟那名男子攜手共度余生也不是不可以,除非婚后在她家居住,或者在本地的城里居住,父母愿意掏錢給他們買房。
她覺得也可以這樣做,但是男子不愿意婚後來她家里居住,也不愿意接受她父母贈予的婚房,執意要求婚后女子要跟他搬回老家居住。
當時女子左右為難,但是最終她還是選擇答應跟男子搬回老家居住。可是為了避免父母阻止,她悄悄帶男子回家幫忙收拾行李。
就在他們把行李收拾好,準備出門的時候被母親發現了。于是,她和男子手牽手并且拎著行李箱,往外跑。母親看到那一幕之后,含著淚追了出來,然后朝著她大喊:既然選擇出去了就不要再回來了。
聽到母親的這番話,她停下腳步,回過頭來對母親說:我會經常回來看望你們的,請你們放心。
說完,她就牽著男子的手離開了,而母親站在原,望著她的背影哭泣,一直到看不見他們,母親才回家。
作者觀點:其實,文中所述的這名女子想追求自己的幸福,自己認定的事情就去做,這種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她忽略了父母的感受。
要知道,父母反對女兒遠嫁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擔心女兒在外地的生活過得不幸福,或者遇到困難,而自己不知道或者即便知道也無能為力。
其次,擔心自己老了之后,行動不便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無依無靠,所以他們希望女兒能陪伴左右,照顧他們的晚年生活,為他們養老送終。
試想一下,如果女兒遠嫁了,過得是否幸福暫且不論,到時候她忙著照顧自己的小家庭,又怎麼有時間和精力回來照顧年邁的父母呢?
難道要讓父母老了之后還自食其力,那麼作為兒女的我們,長大意義何在?難道就不尋思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